区分除数和被除数有诀窍。在除法算式里,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,它是要被平均分的总数;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,代表平均分的份数。12÷3=4,12要被3等分,12是被除数,3是除数,记住这个位置关系就能轻松区分。
(一)“除”与“除以”的差别
在数学中,“除”和“除以”有着不同的含义,这是我们分清除数和被除数的重要前提概念认知。
“除以”是指被除数在前,除数在后,“a除以b”,我们写作“a÷b”;而“除”则是除数在前,被除数在后,像“b除a”,其实表达的运算同样是“a÷b”。
所以,理解这两种表述方式的差别,能帮助我们准确判断在一个除法运算描述中,哪个是被除数,哪个是除数。
(二)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
在一般的除法算式里,“a÷b=c”这样的形式,各部分都有特定的名称。其中,“a”是被除数,也就是在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;“b”是除数,它处在除号后面;而“c”则被称作商,是除法运算得出的结果。
明确这些名称以及它们在算式中所处的位置,对于我们掌握除法运算、区分除数和被除数有着关键作用。
在数学运算中,清晰区分除数与被除数至关重要,掌握以下诀窍,能帮你轻松辨别。
从算式结构入手。在标准除法算式“÷”中,位于除号左边的数就是被除数,右边的则是除数。“15÷3=5”,15居左,是被除数,它如同要被分配的“总量”;3在右,为除数,恰似平均分配的“份数”。
理解语义关键词。看见“除以”二字,前面的数必是被除数,后面跟的是除数,像“20除以4”,20被除数无疑;要是遇到“除”字,顺序则相反,如“4除20”,此时20依旧是被除数,4才是除数,这和日常语言表达习惯紧密相关。
结合除法的实际场景。把除法想象成平均分东西,把24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人,求每人几个。这里24就是被除数,代表苹果总数,要拿来分;6是除数,意味着分成的份数,也就是人数。
还可以依据运算关系判断。已知商和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时,用“被除数=商×除数”“除数=被除数÷商”的公式倒推。若知道商是8,除数是3,求被除数,利用公式可得被除数为8×3=24。
通过多留意算式形式、语义表达、实际情境及运算关联,就能快速、准确地区分除数与被除数,让数学学习更顺畅。
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
解读更多的报考技巧
0不能作为除数。零是不能做除数的,在分数当中也是不可以做分母的。这是小学数学大纲明文规定的事情,当然,这项规定也只限于小学阶段。小学阶段孩子...
除数和被除数的区分方法是:在除法算式中,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,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。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。若ab=c(b≠0),用积...
首先我们要搞清楚,“除”和“除以”的概念。已知两个数a,b(b≠0),要求除一个数q,使q与b的积等于a,这种运算称为除法。记为a÷b=q或...
被除数是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;除数在除法算式中,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。以一道简单的除法题为例:10÷5=2,在这个等式中,10是被除...
1、如果除数(分母、后项)是0,被除数是非零正数时,商不存在。这是由于任何数乘0都不会得出非零正数。但一些领域定义为无穷大(∞),因为∞×0...
对的,因为如果余数大于等于除数,那么就说明商不够大,还可以增加。除数是一个数学概念,在除法算式中,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。在整数的除法中,只有...
720。被除数=除数×商,所以被除数+除数=除数×商+除数=除数×(商+1),所以除数是750÷(24+1)=30,被除数是30×24=72...
对,因为0不可做除数,所以没有0÷0的算式。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。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,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,叫做除法。